中国的“车厢文化” - 51windows.Net
51windows.Net > 文摘 > 杂文 > 杂七乱八 > 中国的“车厢文化”

中国的“车厢文化”

  作者:吉井忍
关键字:让座 抢位子

  年轻人主动,高龄者欣然接受——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,我就会想,被日本放弃的“全车厢优先席”理想,其实在这里已经达成

  上车不排队、拼命抢座、大声讲话——这些都是日本观光客从中国归来后的“土产话”(旅游回来给大家的介绍)。北京去年为了迎接奥运会而开始的“排队日”,日本媒体也做了报道,当然文末都不忘顺带加一句“实现一定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吧”。

  这些话听起来有些刺耳,但应该不是毫无根据。我有幸在成都、北京和上海学习工作了一段时间。在此期间,无论在公车站、商店收银处、公共洗手间,都曾因为按日本人的习惯排队而被当地人抢走位子,这样的“吃亏”经验不少。

  本人感觉,排队方面中国要改善的空间确实是有的。外国人短期来中国体验这些文化差异还能算个观光项目,但近年中国人去国外旅游或工作的机会激增,若身在异域的中国人随意地运用这些中国常识来“抢位子”,恐怕海外人士对中国人(乃至日本人和韩国人,因为西方人对此往往区分不出)的好感会大幅降低。

  以上种种不足,都是外国人一来中国就能感受到的。有趣的是,随着日常观察的逐渐深入,我在抱怨的同时慢慢重新发现了中国礼仪在车厢内的微妙体现,从而对中国的车厢文化又产生了新的想法。

  在中国,车门一开,乘客们的热情确实非常高,以至成为国外观光客眼中的奇观。但年轻的抢位者看到老人上车,也可能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手的位子让出去。根据我的观察,乐意让座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。我在北京的日本同事对此也有同感,继而感叹日本的年轻人不爱让座,需要好好学习。

  说到日本的让座,就一定要提一提“优先席”这个概念。在日本的地铁车厢里,你会看到标有“优先席”字样的座位。“优先席”在1973年的敬老日(9月15日)第一次出现,当时被称为“银色席位”,意为给老人家的专座。大约到了90年代,优待范围扩大到了孕妇、怀抱幼儿者。

  一般说来,大部分日本乘客都能遵守这一规定,自觉留出特别席位给需要的人。但微妙的是,在“优先席”以外的普通席位上,让座率就大大低于中国车厢了。

  这其中的原因我觉得有两点。第一,日本人有很强的敏感性,让座这样的小事也会思考再三。“若我给他让座,他会不会生气呀?看起来他与我奶奶的年龄差不多,但说不定没那么老??”这样一犹豫,让座的行为往往搁浅。第二,日本人的确能很好地遵守各类规章制度,但碰到规则模糊的灰色地带(比如车厢中的普通席位),反而会变得无所适从,往往带着“反正不违反规定,没人会指责”的从众心理蒙混过去。

  这一点,恰好能在阪急电铁和神户电铁上发生的一个小故事上得到证明。1999年,两条铁路线改革了“优先席”制度,设全车厢为“优先席”,以鼓励大家更多地让座给需要帮助的人。但遗憾的是2007年10月29日,铁路方面不得不退回到原先的制度。因为每年都有数十位需要帮助的乘客投诉说没人让座。而以日本人不爱声张的性格来分析,实际上得不到帮助的人一定更多。

  回头来看,中国车厢里的混乱问题固然需要解决,但很多人,尤其是外来客忽视掉的中国人的坦诚和质朴也值得珍视。年轻人主动让座,高龄者欣然接受——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,我就会想,被日本放弃的“全车厢优先席”理想,其实在这里已经达成。其背后包含的不是冷冰冰的规定,而是活生生的热忱。

  不过,为了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,中国许多有识之士都在批评国民的坏习惯,呼吁大家学习“文明礼仪”。对此我举双手赞成,但同时又觉得不必过分焦虑。学习西方礼仪非一朝一夕之事,何况中国本来就有一些礼仪与好习惯。吸取他国长处的同时不应丢失自己的特点,就像地铁上让座的青年那样轻松表现,外国人总会感觉到的。






网站推荐:
虎的笑话 虎的成语 虎的歇后语
在线小游戏 成语排行榜 歇后语排行榜 中华五千年 文革图片


转载本站内容,请务必保留原作者信息。
本站提供的内容部分是在网上搜集,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告之,我们会删除内容或加上您的信息。(网站留言站内搜索)